砭石療法是中國最古老的醫療保健方法。在經歷了萬年的發展之後於公元零年前後失傳了。在公元二千年前這種古老的醫療保健方法又憑借著現代科學技術得以發掘並進入了新砭石療法的階段,重新為現代人發揮醫療保健作用。
一、 砭石療法,產生、發展與失傳
- 甚麼是砭石
字典中對砭石的一般解釋是﹕「砭,古代用石針扎皮肉治病。」,『說文解字』﹕「砭,以石刺病也。」我們認為,砭為石字旁,證明它使用石質工具,右邊的乏字形象地表明在人體上應用多種手法治病的樣子。砭應是一切應用石制工具對人體進行醫療保健方法的總稱。
- 砭石的產生,砭石產生於石器時代,上古的砭術無文字記載,但從出土文物可以考證,這些文物說明,在距今一萬年前的前石器時代中期,砭在具和術方面均已發展到一定的水平。
- 砭的發展,砭石療法最早見諸文字記載當然屬『馬王堆帛書』和『皇帝內經』『內經.素問.異法方宜論篇』並列論述中醫的五大醫術﹕砭石、毒藥、灸、微針和導引按蹺,在內經的成書時代,砭術是中醫五大醫術之一。砭與其它醫術組成了完整的中醫治療體系,砭是中醫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
除醫學經典著作外史書上也記載了一些古代名醫治病的故事。扁鵲姓秦名越人一次經過虢國,聽說虢國的太子剛剛暴病身亡,扁鵲認為太子沒有死而是昏厥。於是和徒弟們一起搶救太子。首先是針術和砭術並用使太子甦醒,脫離了危險。再用藥物治療。廿十多天後太子康復。太倉公復性淳于名意。是西漢文帝時的太醫。他一生中不僅醫治了許多疑難病症,還培養出一批名醫。太太倉分傳授醫學的內容中包括砭石。這說明砭石在西漢仍在太醫和名醫間應用、承傳並載入史冊。砭石在西漢仍是堂堂正正的醫術。
- 砭的失傳。東漢起史書上和醫學典籍上己不大見砭石的記載。東漢名醫首推華佗。華佗精於方藥、針灸、還開創了全身麻醉外科手術。提倡「五禽之戲……以當導引」。華佗為中國醫學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但『內經』給出的砭、針、灸、藥’和導引按蹺五大醫術到了華佗這裏只有四種,看不到砭石。砭石自東漢起失傳了。
砭石失傳的原因。砭石失傳年代在東漢,東漢學者服虔當時已經證明﹕「季世复無佳石,故以鐵代之耳」。砭具佳占的匱乏是砭石失傳的原因。這說明現今發掘砭石療法是有必要的,而發掘砭石療法的關鍵是尋找制作砭具的佳石。
|